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快讯 >> 政策快讯 >> 正文
政策快讯
录取防诈① | 警惕“内部指标”等陷阱!录取在即,这些骗局易发生
发布时间:2025-07-07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阅读:

谎称有“内部指标”,诱骗家长钱财

不法分子往往自称与高校领导、招生办工作人员有密切关系,手中握有 “内部指标”“机动计划”等,声称能够帮助考生低分高录或破格录取,以此为诱饵,骗取家长高额“打点费”“指标费”。

案例: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曾审理过一起案件,被告人张某对被害人窦某称自己认识某军队领导,该领导为其预留了一个军校“内部指标”,即使考生高考成绩未达分数线,也能通过此指标进入军校,但需支付20万元办事费用。窦某经网上查询,发现张某提及的军队副司令员及军校校长信息属实,便信以为真。然而,法院最终查明张某所说纯属编造,其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三万元,同时责令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

提醒:高校招生严格遵循国家政策和既定程序,招生计划通过正规渠道向社会公布,不存在所谓的 “内部指标”。任何声称可通过花钱获取特殊招生名额的行为,都是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

冒充学校招办人员,巧立名目收费

部分诈骗分子会假冒招生办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考生和家长,以各种理由要求缴纳费用,如“录取保证金”“学费预付款”“加急录取费” 等。他们往往会利用家长对招生流程的不熟悉和急于求成的心理,让家长误以为缴纳费用是正常的录取程序。

案例:2023年7月,艺术类考生小杨接到自称某大学招生办的电话,对方准确报出小杨的个人信息和报考志愿信息,称其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需提前缴纳8000元学费“锁定名额”,否则有“退档风险”。在对方引导下,小杨添加对方微信沟通,对方发来带有该大学校徽的“录取系统截图”。小杨信以为真,按照对方发来的账号进行转账,不久后发现被对方拉黑,意识到被骗,遂报警处理。

提醒:高校招生是严格按照招生政策规定和学校招生章程等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正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一律不能相信。

利用新型技术,设下诈骗陷阱

随着科技发展,高考招生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高相似度的山寨网站、大数据精准诈骗等新型技术设下陷阱,尤其在录取初期高发。

案例:近年来,一些社会机构和个人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有关涉考涉招信息,存在政策解读不准确、信息提供不真实等问题,有的甚至通过修改域名的个别字母(如“edu.cn” 改为“edn.cn”)、复制官方页面布局样式等方式假冒、仿冒高校和招生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新媒体账号,或注册“阳光志愿XX”“阳光高考XX”等近似名称的APP,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诱导考生及家长购买付费服务,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提醒: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2025高考护航行动”,已协调有关互联网平台对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了权威标识,便于广大考生和家长识别,获取正规的招生政策和服务信息。此外,考生和家长可在教育部官方网站搜索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查询核实本年度具有招生资格高校的基本情况。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在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请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声称可提前查录取,诱导考生查询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声称能够通过特殊渠道提前查询录取结果,要求考生和家长提供个人信息及查询费用。他们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知晓录取情况的心理,设下骗局。

案例:近年来媒体多次报道,在高校录取工作启动之际,一些不法分子会群发短信,称可提前查询高考录取结果,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考生和家长收到此类信息后,如点开网址链接,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就会导致手机被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被盗用钱财。

提醒:考生和家长应牢记,录取结果均以省教育考试院、高校官方网站及官方发布的通知为准,切勿轻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以免个人信息泄露或遭受经济损失。在面对非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时,务必保持冷静和理性,多向老师、学校或招生考试机构咨询,确认信息真实性。

END

地址: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大学路1号  电话:028-26095000

版权所有: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 © 2025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197号
蜀ICP备19039039号-1